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七庙尊者所统广故及远
祖若傍容兄弟则上毁祖考天子不得全事七世矣请
以中宗为别庙大祫则合食太祖奉睿宗继 高宗
则祼
献永序诏可乃奉中宗别庙升睿宗为第七室五年太
庙坏天子舍神主太极殿营新庙素服避正寝三日不
朝犹幸 …… (第 2a 页)
世长久乎七庙五庙明天子诸侯也父子相
继一统也昭穆列序重继也礼兄弟相继不得称嗣子
明睿宗不父孝和必上继 高宗
者偶室于庙则为二穆
于礼可乎礼所不可而使天子旁绍伯考弃已亲正统
哉孝和中兴别建园寝百世不毁尚何议哉平 (第 4a 页)
高宗永徽初令狐德棻为太常卿 高宗
尝召宰相及弘
文学士坐中华殿问何修而王若而霸又当孰先德棻
曰王任德霸任刑夏殷周纯用德而王秦专刑而霸至 …… (第 27b 页)
刑此所以亡也帝悦厚赐以答其言
高宗
尝从容问驭下所宜中书令来济曰昔齐桓公
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
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 …… (第 28a 页)

而后化之过此以往亦无神异独轩辕氏之代欲问广
成子至道之精理于天下臣虽奇之然其说不经未得
信也至殷 高宗
亦延问傅说然才救弊未能宏远自此
之后殆不足称臣每在山谷有愿朝廷常恐没代而不
得见也岂知沾沐圣化未夭天 …… (第 28b 页)
业千百年间使继文之主有所守也非甚无道不失厥
嗣陛下可不务之哉臣伏见 天皇大帝
得天地之统封
于泰山功德大业与天比崇矣然尚未见建明堂之宫
遂朝上帝使万代鸿业今犹阙然臣愚意者岂非 (第 32a 页)
天皇
大帝
知陛下圣明必能起中兴之化留此盛德以发挥
陛下哉不然何所与让而未作也今陛下欲调元气睦
人伦跻俗仁寿兴风 …… (第 32a 页)
务捉搦夫捉搦者法也法设而滋章滋章则
盗贼多矣法而益国设之可也比法令数改或行未见
益止未知损譬奕者一棋 为善
而复之者愈善故曰设 (第 51a 页)
忠畏事不言非勇陛下以臣为忠则择是而用以为不
忠则斩臣头以令天下书闻不报
中宗初为太子时生懿德太子重润 高宗
喜甚是岁为
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帝问吏部侍郎裴敬彝郎中王方
庆对曰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太子在子但封王晋立 (第 12b 页)

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
故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
又曰何必 高宗
古之人皆然近代帝王遂行汉仪以日 …… (第 31b 页)
适时之中耳春秋诸国鲁最
知礼以周公之后孔子之邦也晋韩起来聘言周礼尽
在鲁齐仲孙来盟言鲁犹秉周礼子张问 高宗
谅阴三
年不言不听其子服出子游为同母异父昆弟之服大
功子夏谓合从齐衰之制此等并四科之数十哲之人 …… (第 34a 页)
四纪出自 高宗
大帝之代不从则天皇后之朝大帝御
极之辰中宗献书之日往时参议将可施行编之于格
服之已久前王所是疏而为律 …… (第 35a 页)
疑之又
以舅嫂叔服未安并下百官议刑部郎中田再思曰会
礼之家比聚讼循古不必是而行今未必非父在为母
三年 高宗
实行之著令已久何必乖先帝之旨阂人子
之情爱一期服于其亲使与伯叔母姑姊妹同嫂叔舅
甥服太宗实制之阅百年 …… (第 37a 页)
丧服之莭国史不书至明年正月以 晋王
为并州都督
既命官当已除矣今皇太子宜如魏晋制既葬而虞虞
而卒哭卒哭而除心丧三年宰相刘滋齐映召问当等 …… (第 44b 页)
建言天子之葬七月春秋之义志崩不志葬必其时也
举天下葬一人故过期不葬则讥之高祖中宗葬皆六
月太宗四月 高宗
九月睿代二宗皆五月德宗十月顺 (第 47b 页)
地而
在天成象自有尊卑谨按后魏五均志大辰第二星盛
而常明者为天皇露寝大帝常居始由道奥而陈变通
之迹又 天皇大帝
其精耀魄宝盖万神之秘图与河洛
之命纪皆禀焉此则上帝是星之明据也天一掌八气
九精之政令以佐天极微明而有 (第 44b 页)
不漏对曰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意欲太宗
弗数游畋也太宗嘉纳之赐帛五十段加以金带为之
罢猎
太宗巡幸东都时 高宗
为皇太子监国上手敕中书令
兼左庶子薛元超曰朕留卿若失一臂顾太子未习庶
务关中事卿悉专之时以太子射猎诏 (第 40b 页)
之难始兴此老子所谓
师之所处荆棘生之者也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
从臣恐变故之生奸邪之作由此始也周易曰 高宗

鬼方三年而克之鬼方小蛮夷 (第 44a 页)
高宗
殷之盛天子也以
盛天子伐小蛮夷三年而后克言用兵不可不重也臣
闻天子之兵有征无战言莫敢校也如使越人蒙死 (第 44a 页)
口钱市之若王师大举一朝可
用且虏以骑为彊若一切使人乘之则市取其良以益
中国使得渐耗虏兵之盛国家之利也 高宗
善之
玄宗天宝六载李林甫欲杜边帅入相之路以朔部不 (第 22b 页)
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
理顺垂之无穷上元中政在宫壸乱名改作始建神尧
文武大圣之号盖非 高宗
之所获已𣳻玄宗之末奸臣
窃柄析言而乱旧法轻议以改鸿名遂广累圣之谥有
加至十一字者皇帝则悉有大圣之号 …… (第 15a 页)
下累圣谥号悉宜取初谥为定谨案旧制宜上高祖为
太武皇帝太宗为文 皇帝高宗
(第 16b 页)
天皇大帝
中宗为孝
和皇帝睿宗为真圣皇帝其二圣谥名字数太广有逾
古制臣愚请择其美称而正之谨按谥法秉德不回曰
孝 …… (第 16b 页)
论之其已仕也则校其功罪而升黜之
既没也又作史以纪其善恶制谥以著其贤不肖所以
教育奖劝耸惧者如此故士之 为善
也固其远恶也力
在上者总其才而用之此天下之所以治也后世苟简
教育辨论之法既荡然矣作史制谥止以备官而不 …… (第 35a 页)
尊卑亲疏之义而优游寿宠
以一品自终此升黜不行之效也今臣区区欲加公议
于已然之后而同僚不以为得朝廷不以 为善
径黜其
论不少加参考此又备官而不责其实也所未知者但
史官耳若史官又废其守则是圣人之法都尽矣方今 …… (第 35b 页)
以劝善沮恶非供恩泽之具也议者将
以谥为虚名何害借人臣等请试言其害凡国家所以
驭臣下者不过祸福荣辱而已 为善
者生享其福死受
其荣为不善者生遇其祸死蒙其辱天下虽欲不治安
何可得也如有不令之臣生则盗其禄位死则盗其 (第 38b 页)
元年上至泰山有司复奏河雒图记表章赤汉九
世尤著明者前后凡三十六事与博士李充等议以为
殷统未绝黎庶继命 高宗
久劳犹为中兴武王因父受
命之列据三代郊天因孔子甚美其功后世谓之圣王
汉统中绝王莽盗位一民莫非其臣尺土 (第 4a 页)
  避正殿减常膳令内外五品已上上封事及言得
  失许敬宗上言虽孛而光芒小此非国眚不足上
  劳圣虑请御正殿复常膳 高宗
不从敬宗又曰星
  孛而东北王师问罪此高丽将灭之證上曰我为
  万国之主岂得推过于小蕃哉二十日而星灭 (第 37a 页)
交侵始以灵夏为边唐初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
得以完固今而废之则河傍地复为敌有而灵夏亦不
足自安非国家利也 高宗
从其言
武后永昌中诏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
总管率西州都督唐休璟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
击吐 (第 9a 页)
书监参豫朝政萧瑀为特进参议政事/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幽求为中书舍人参知)
(机务然并宰相之任也又 高宗
尝欲用郭待举等参知/政事既而谓崔知温曰待举等历任尚浅未可与卿等)
(同名称遂令于中书门下同承授进止平 (第 12a 页)
圣人务好生之德设息兵
之谋虽降志以难甘亦和戎而为便魏绛常陈于五利
奉春仅得其中策历观载籍前王皆然易称 高宗
用伐
鬼方诗美宣王薄伐猃狁是知戎夷侵轶其来尚矣然
则兵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若精选使臣不辱君命 (第 8a 页)
险峻必降辇步进有司议益扶卫皆却之导从者或至
疲顿而上辞气益壮至御幄召近臣观玉女泉及 唐高
明皇二碑前一夕山上大风裂帟幕迟明未巳及上
至天气温和纤罗不动奉祀官点馔习仪于圜台祥光
瑞云交相辉映是 (第 15b 页)
窑务(景德四年七/月废两窑务)
初登泰山王钦若言 唐高宗
元宗二碑之东石壁南向
平峭欲即崖成碑以勒圣制上曰朕之功德固无所纪
若须撰述不过谢上天敷佑叙祖宗盛美尔 (第 24b 页)
甲寅判太常礼院孙奭言准礼冬至祀圜丘有司摄事
以天神六百九十位从祀今惟有五方上帝及五人帝
五人神十七位 天皇大帝
以下并不设位且太昊句芒
惟孟夏雩祀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于冬至恐未叶宜
诏两制及崇文院详定翰林学士晁迥等 (第 24b 页)
 审刑院详议官国子博士尚霖言奉诏往陜西规画
入中刍粮其入中比递年一倍已上者请许监官书历

为课从之 知应天府张知白言通判秘书丞任中师
临事明干究民利病有诏褒奖中师中正弟也
壬子辅臣以上违豫浸久上表引汉宣帝 唐高宗
故事
请五日一御便殿及朔望坐朝春秋大宴及赐群臣会
并止就锡庆院如有军国大事即非时召中书枢密院
参决其 (第 22b 页)
无嫌其将来
皇帝亲祠且请以三圣皆侑上显对越之盛次申遹追
之感圣人之能事群臣之大愿此后迭配还如前议昔 唐高宗
之上封也以太武皇帝文皇帝配昊天明皇之
封也以高祖配天睿宗配地开元之著礼也以高祖配
方丘太宗配神州此二 (第 22a 页)
巳酉诏广延雄三州知州自今听辟通判一员 礼院
言南郊第一龛飨五方帝大明夜明神州地祗北极
皇大帝
比岁止差司天保章正摄事且五帝尊神而献
官秩卑飨接非称请第一龛以少卿监正郎第二第三
龛以员外郎坛下及内 (第 5b 页)